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ostural Control Mechanism during Goal-Directed Reaching from Stanidng Position in Stroke Patients

Projec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cademic Grants

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姿勢控制需要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與感知系統的配合表現,中風病患常因姿勢控制失能而向低功能獨立性,進而使得跌倒的機率增加,隨之而來的是醫藥負擔增加與生活品質的降低。因此,姿勢控制訓練在中風病患的復健過程中常是臨床人員與病患關心的焦點之一。由於跌倒常發生於日常生活中動態活動參與的過程中,而動態活動也被研究證實,具有誘發病患姿勢控制調適能力的潛能,因此臨床上利用動態活動的參與來訓練病患姿勢控制的能力,被研究證實比單純的姿勢控制運用效果更好。多年以來,站立時伸臂取物在台灣被用以訓練中風病患姿勢控制能力,然而,並未有研究分析此一活動對中風病患的姿勢控制機制的挑戰。過去針對此一活動的研究大多針對正常成年人,雖然這些研究粗不證實目標物的位置改變與身臂取物位置改變,去時可以誘發不同的姿勢控制能力,然而,這些研究對目標物設定也只侷限於正前方,對於臨床常會改變的目標物方向,卻探討有限。而文獻資料顯示,側邊的姿勢控制,對中風病患的跌倒預測其意義更加顯著。因此,在證明此一活動對中風病患姿勢至機制訓練效益之前,確有必要就其姿勢控制的生物力學特性作一全面與深入的探究,以作為臨床訓練活動設計時的參考。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中風病患在站姿伸臂時,姿勢控制的生物力學特性。同時探討不同的目標物距離與方向,以及伸臂速度,是否有改變姿勢控制機式的效益。最後會比較正常人與中風病患的表現,作為結果解釋的參考。本實驗徵求中風病患與正常成年人各二十位的自願受測者,經過條件篩選確定符合要求後,每一位受測者要接受生活問卷調查(生活形態,運動習慣,跌倒發生狀況等),基本資料調查與量測(身高,年齡,臂長,下肢長,足長,足寬,體重等),以及姿勢控制機制的測試。中風病患必須接受其他生理功能評估(感覺,知覺,肌肉張力,動作恢復狀況,日常生活功能等)。其中姿勢控制機制的量測有以下幾個活動:坐到站轉換,行走,站姿伸臂拿取地上的物品。測試同時,需站在生物力學量測儀器表面,身上也必須有十條肌肉接受肌電圖電極的量測。中風病患還需接受功能性姿勢控制能力的評估(功能性伸臂距離,起立走測量,伯格平衡量表)。所有的資料會在一週之內完成。所有的實驗數據進行以下分析: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姿勢控制機制的差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的目標物位置與伸臂速度,對中風病患與正常成年人姿勢控制能力的挑戰(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生物力學姿勢控制機制參數與功能性姿勢控制參數相關性(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

Project IDs

Project ID:PC9508-212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5-2614-B182-001
StatusFinished
Effective start/end date01/08/0631/07/07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