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ing Taiwan Reference Man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adiation Dose Assessments

  • Tung, Chuan-Jong (PI)

Projec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cademic Grants

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國際輻射防護與放射醫學之組織,建立了許多「標準人(Standard Man)」或「參考人(Reference Man)」,做為評估體外曝露與體內曝露人員輻射劑量之用。體外曝露使用的標準假體,包括30 公分直徑之ICRU 組織等效球形,以及Snyder 人形不均質假體等。體內曝露使用的參考人,包括輻射防護之ICRP 參考人,以及核子醫學之MIRD 參考人等。這些標準人或參考人,均依據歐美人之體型、器官、生理參數等所建,早期只有成年人(工作人員),後來增加了五個年齡群(0.3 歲、1 歲、5 歲、10 歲、15 歲)的一般民眾。由於亞洲人與歐美人之體型、器官、生理參數等均有相當差異,為了協助亞洲各國精進其輻射劑量與健康風險之評估,國際原子能總署乃於十餘年前,召集了亞洲十一個國家之輻射防護與放射醫學專家,建立了所謂的「亞洲參考人」。我國因非聯合國會員國,故未納於其中。使用歐美參考人或亞洲參考人之數據,做為我國法規標準之劑量評估與管制依據固然方便,但若用之做為進一步民眾與病患的健康風險評估則有所不宜。本計畫擬建立台灣分齡參考人,並據以評估輻射防護與放射醫學所需之體外曝露與體內曝露的輻射劑量。參考人數據的建立過去多依靠解剖學,近來因為影像醫學的進步,多己改由分析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影像的方法,建立個別或標準之體素參考人或數學參考人。本計畫將參考歐美參考人與亞洲參考人之數據,利用衛生署公布之國人身高、體重等資料,分析國人不同年齡群之放射診斷電腦斷層影像,然後應用影像分析軟體,搭配Sabrina假體建構程式,最後經過統計分析後,即可建立台灣分齡參考人(含器官大小、形狀、位置等)。若將此分齡參考人數據,連接ICRU 公布之組織與器官的元素與密度資料,即可做為評估體外曝露輻射劑量之用。若將此分齡參考人數據,連接ICRP 或IAEA 公布之生理學資料,即可做為評估體內曝露輻射劑量之用。本計畫將利用建立之台灣分齡參考人,度量與計算輻射防護體外曝露作業劑量(周圍等效劑量、個人等效劑量)與有效劑量間之轉換係數,體內曝露之轉換係數(有效能量比、ICRP 劑量係數),以及放射診斷體外曝露劑量指標(入射表面劑量、電腦斷層劑量指標)與有效劑量間之轉換係數,與核子醫學體內曝露之轉換係數(MIRD 器官S 值)等。

Project IDs

Project ID:PB9803-0056
External Project ID:NSC98-NU-E182-002
StatusFinished
Effective start/end date01/01/0931/12/09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