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這個研究計劃旨在探討中風患者不同的上肢治療手法所可能誘發的腦與動作重組機轉,以及在動作、功能表現上的效應,同時為達到檢測機轉之目的,將建立適當的功能性磁照影與運動學的模式與程式。本研究所探討的治療模式包括改良式侷限誘發療法與雙側等運動學動作訓練,雙側等運動學動作訓練是雙側上肢重複訓練手法的其中一種模式。特定之研究目的如下:主要目的是評估中風後接受上述兩種治療模式後的腦腦重組與動作重組,以功能性磁照影與運動學儀器分析之,並作一年後的追蹤。為達成此目的,將建立一個適合分析中風患者特定腦區(皮質與小腦)的功能性磁照影的模式,以及上肢-軀幹協調的運動學模式。第二個目的是探討腦傷側、神經損傷程度、動作復原程度對治療後腦與動作重組的影響。第三目的是評估治療對動作、功能表現與生活品質的立即與一年後效應,並探討腦與動作重組與功能性表現/生活品質的相關性。大約有百分之三十至六十六的中風患者殘存上肢的損傷,而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使用他們的患側邊。因此上肢中風復健是極需要的。改良式侷限誘發療法對上肢的復元被證實有很好的療效,此法的治療原則為侷限健側手而讓患側手做密集訓練。另一種被提倡的上肢訓練方法是雙側上肢重複訓練,此法意指上肢雙側以同樣動作做同步或交替性的動作訓練,此法包含多種形式,其中一種形式為雙側等運動學動作訓練,其強調可用功能性的活動做雙側同樣動作的主動訓練。這些手法皆基於最新瞭解的神經生理原則,很多與腦塑性相關。然而,腦影像學的研究並未對治療的神經機轉提供定論。其次,這些腦重組的變化也會鍵入復健習得動作的運動學參數的變化。運動學分析(動作的時間空間分析)提供一個檢測重獲動作控制的機轉,以及同時觀察腦重塑的情形。我們嘗試結合運動學與腦影像學來評估改良式侷限誘發療法與雙側等運動學動作訓練的動作行為與腦活化的改變。此外,連結運動學/腦影像學的實驗室資料與日常行為表徵對全面性瞭解治療變化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支持改良式侷限誘發療法與雙側上肢重複訓練的實證研究支持此兩種手法可改善在損傷層級以及活動層級的動作表現,但卻忽略了治療後的生活品質變化。因此本研究除了檢測治療後在損傷層級以及活動層級的動作變化外,也評估生活品質的改變,同時分析腦/動作重組與動作/生活品質的相關性。本研究將徵召六十位中風患者,依個人的腦傷側、神經損傷程度、動作恢復程度切割分層再隨機分派至三組(改良式侷限誘發療法組、雙側等運動學動作訓練組、傳統治療組),每個患者在治療前、後、以及一年後接受腦影像學、運動學、以及臨床評估。三組治療的時間、頻率、強度等皆ㄧ樣(每星期五天,每天兩小時,連續四周)。此研究結果可澄清不同治療手法的不同腦部活動變化與動作重組,以及建立療效與腦/動作重組的ㄧ座橋樑。
Project IDs
Project ID:PB9607-238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320-B182-029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320-B182-029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01/08/07 → 31/07/08 |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