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雙發性或多發性腫瘤已成為醫學上的重要議題, 第二個惡性腫瘤(Second primarymalignancy, SPM)的治療方式與第一個的腫瘤的種類不但是息息相關, 兩個惡性腫瘤之間的時間長短, 或得什麼腫瘤的人特別容易再得第二個腫瘤, 或二個腫瘤的發病年齡, 都是很重要的議題。國外文獻曾指出癌症病人得到第二個惡性腫瘤的機率為4.18% 與12% 之間, 然而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 台灣的雙發性腫瘤的發生率卻超過國外的資料,可能原因是種族差異或是健保資料庫的癌症門診資料的診斷碼並非100%正確。因此我們計畫將健保的住院資料庫一起合併分析(民國86-95 年), 又與衛生署癌症登記系統(民國68-93 年)的資料作比較, 以期得到正確的結果。此研究將針對第一個腫瘤為國人的五大癌症(男性的肝癌, 肺癌, 大腸直腸癌,口腔癌, 胃癌; 女性的肺癌, 肝癌, 大腸直腸癌, 乳癌, 子宮癌)之一的病人, 分析其第二個惡性腫瘤(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 SPM)的發生率, 發病年齡及種類, 並予標準化後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資料作比較; 並且更進一步以雙變量存活分析(bivariate failure timemodel)的方法估計發病年齡間的相關性模式, 並同時評估可能的危險因子, 以建立台灣的雙發性腫瘤的分析模式。
Project IDs
Project ID:PA9607-1212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118-M182-00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118-M182-001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01/08/07 → 31/07/08 |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