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制至今未明,因此目前的治療主要仰賴抑制免疫反應的藥物,例如類固醇,而這些藥物往往僅控制疾病的臨床症狀,並無法根治有害的免疫反應,更嚴重影響檢視病程的發展。本研究以紐西蘭黑鼠(New Zealand Black,NZB mouse) 發生自發性(spontaneous)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為模式,藉由剔除已知的自體抗原Band 3,來探討其與自體免疫T 細胞及抗體反應的發生機制,同時特定微生物所引發免疫交叉反應的可能性亦將深入探究,而有助於未來開發診斷自體免疫疾病病程、監測疾病惡化或評估治療療效的準則。Band 3 又稱AE1(anion exchanger 1)是一種紅血球陰離子通道蛋白,被發現可造成紐西蘭黑鼠發生自發性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的自體抗原(autoantigen),包括過度活化的T 細胞及大量生成的紅血球自體抗體皆可辨識此抗原。過去的研究鑑定出Band 3 序列a.a.861-874 為主要的抗原辨識位置,同時當施與經修飾後的該短鏈氨基酸,可成功地抑制有害的自體免疫反應,並改善NZB 小鼠貧血症狀。本專題將探討當此紅血球自體抗原被剔除後,對NZB 小鼠的自體免疫反應的發生是否有影響,同時也將研究已知與自體抗原Band 3 861-874 有相似序列的特定微生物,是否參與免疫溶血性貧血的疾病發展。本研究的三個主要方向包括:1. 以Band 3 自體抗原基因剔除的NZB 小鼠為研究目標,探討自體抗原引發自體免疫反應(包括過度活化的T 細胞及大量生成的紅血球自體抗體)的發生機制。2. 在上述基因剔除的NZB 小鼠注射Band 3 抗原,檢測其Band 3-specific T 細胞反應及紅血球自體抗體生成,以進一步探討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3. 注射以人工合成與Band 3 861-874 有相似序列的特定微生物氨基酸片段至wild-type 或基因剔除的NZB 小鼠,並檢測自體免疫反應及溶血性貧血的發生,以瞭解微生物引發免疫交叉反應而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性。
Project IDs
Project ID:PC9408-1393
External Project ID:NSC94-2320-B182-03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4-2320-B182-031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01/08/05 → 31/07/06 |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