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白線斑蚊是台灣十分常見的蚊種,也是重要的登革熱病媒蚊之一。從野外採集到的白線斑蚊大多可發現有臺灣簇蟲寄生,而「臺灣簇蟲/白線斑蚊」這個寄生關係不僅專一性高,而且具有致死率低、生活史短等特點,在探索宿主與寄生蟲間之相關性上,具有無以倫比的的優勢。在先前的研究中,我們已觀察到臺灣簇蟲在寄生過程的發育及遷移時的一些特殊反應,本計劃乃接續先前的研究,特別將著重於感染初期,宿主對寄生蟲建立感染的調節作用。已知簇蟲的卵囊體須在高 pH 值的環境才能釋出孢子小體,而蚊幼蟲中腸前段腸腔中即具有這樣的特性,至於昆蟲腸腔中高 pH 值的形成,則和腸細胞膜上H+ V-ATPase 對離子運輸的調控有關。為能深入瞭解這些現象之因果關係,本計劃所涵蓋的具體的內容,將包括H+ V-ATPase之選殖及表現、能表現H+ V-ATPase 的細胞之微細構造觀察、以及其在中腸組織之偵測與空間分佈。本計劃也擬探討被寄生中腸細胞之特性即被寄生後之命運,除了測定這些細胞中DNA 的完整性,也將從微細結構的改變判斷其死亡機制,而化蛹前後H+ V-ATPase 表現和簇蟲遷移的關係也將予以評估,其目的在於藉此一系列研究,逐步瞭解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相互影響的因子。
Project IDs
Project ID:PD9308-0407
External Project ID:NSC93-2313-B182-00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3-2313-B182-001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01/08/04 → 31/07/05 |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