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ing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xt Decade---An Exemplary Demonstration for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Projec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Academic Grants

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當前的醫療作業環境,醫療人員掌控絕大多數病人接受治療的型態、地點、時程以及資訊,病人僅有在醫療人員同意下得以參與部分的決策或取得有關個人的資訊。以病歷而言,多數病人仍須透過層層程序,取得醫療機構及醫師同意後,才能取得部分(而非全部)個人的就醫資料。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得到充分資訊並參與醫療決策的病人有較佳的治療成果、較低的成本以及較高的生活功能狀態。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文化與社會的發展,醫師與病人間的關係也逐漸由傳統的父權型態逐步轉變為夥伴型態。病人不再滿足於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醫療人員所安排的治療;「告知後同意」的理念普遍為病人接受,甚至藉由法律納入醫療行為規範。此外,全世界人口疾病型態逐步轉變至以慢性病為主;但慢性病人的健康照護亦非僅依賴醫療人員的積極運用藥物或儀器可竟全功,而需要病人更主動積極的藉由調節其飲食、運動與休閒、工作型態,甚至生活環境著手。換言之,欲維護慢性病人的健康,必須管理在不同時間、地點所發生不同型態個人行為與健康照護服務的資訊,已非醫療人員所能掌握,亦非身心耗弱之病人所能管理。因此,藉由資訊科技輔助個人健康照護管理,並由病人掌控其醫療照護內容、方式與型態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本研究以人類需求為優先以及使用者為中心去進行健康照護科技的發展。eHealth之研究可提供健康資料的存取,藉此促進健全的生活型態並且預防疾病的發生。本研究以三大技術群作為重要關鍵技術:基因技術(Genetic Technologies, GENTEC)、醫學技術(Medical Technologies, MEDTEC)、資訊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EC),對社會大眾提供個人化健康照護資訊環境,提出一種新的整體社會健康照護方案。因此本研究欲建構「個人健康管理的資訊模式」幫助政策決定者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各種不同維度的資訊,在此模式中囊括了預防監控、診斷與治療、後續照護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發展。而個人健康資訊處理過程,即運用基因表現型譜預防疾病、臨床指引決策支援系統、健康記錄資料探勘、安全通報、復健與防護、遠距監測系統、醫護客服中心等相關概念。此系統初步將以腦血管病變之病患做為研究對象。在健康照護系統品質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本研究擴大目前現有的健康照護模式並給予多樣化的健康系統,建立個人化健康照護資訊環境,形成一種新的整體社會健康照護型態。

Project IDs

Project ID:PF9511-0195
External Project ID:NSC95-2745-H182-005-HPU
StatusFinished
Effective start/end date01/08/0631/07/07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