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tails
Abstract
台南縣衛生局所推動的「行動醫院-整合式篩檢」,在民國93 及94 分別篩檢了56,702 位及43,502 位民眾,其中亦包括肝癌篩檢。肝癌篩檢採兩階段式設計,第一階段以實驗室標記找出高危險群,第二階段則是對高危險群行超音波檢查。而兩年第一階段所選用標記不同, 93 年符合甲型胎兒蛋白(AFP) >20 ng/ml 或血小板<150 x103/mm3,定義為高危險群(n=3242, 佔受檢者的5.72% )。而94 年則以符合HBsAg、anti-HCV、ALT、AST、AFP 等五項標記任一項異常者為高危險群(n=13935, 佔受檢者的32.0%)。第二階段超音波篩檢發現的疑似個案,則轉介至醫院確診。篩檢有兩個不足之處,即對疑似個案的轉介結果並未完整追蹤,對所篩出的高危險群,除衛教囑其至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外,後續也未主動追蹤。本研究為上述篩檢的延續,包括兩個部份(一)比較兩種兩段式肝癌篩檢的優劣及(二)以隨機對照研究比較肝癌篩檢所檢出高危險群持續監測之適當篩檢間隔。第一部份:迄今未有文獻以實例探討過兩種篩檢方法的比較。本研究將從轉介醫院的病歷資料,得知個案確診的依據、診斷時的分期、治療方式及存活狀態。並由官方管道取得:篩檢後三年內死亡診斷書資料、癌病登記檔來連結。可比較兩種方法之:1.每篩檢出一位個案的花費等經濟考量的問題、2. 篩檢的效度如:敏感性、特異性及預測值等及3.以台南縣B、C 型肝炎及肝癌盛行率地理分佈變異性大的特質,嘗試回答如何依盛行率的高低選取適當的篩檢模式或不該篩檢。第二部份:以隨機對照研究試驗,瞭解肝癌高危險群持續監測的適當間隔。本研究選定六個特高盛行鄉鎮的接受過肝癌篩檢的民眾,符合HBsAg 或anti-HCV 陽性且血小板<150 x 103/mm3 者為特高危險群,以鄉鎮為單位,隨機分派成每四個月及每年一次兩種篩檢間隔,定期以超音波及AFP 持續監測篩檢肝癌,至少追蹤三年。將從篩出肝癌的大小、轉介醫院確診及治療的適當性及病人接受治療的反應及存活等觀點,嘗試回答肝癌特高危險群的適當篩檢間隔。本研究以利用已耗費諸多人力、物力所篩檢過的大族群做為研究對象,進行後續研究事半功倍。擬得到結論,即如何依盛行率的高低選取適當肝癌篩檢模式及肝癌特高危險群的適當篩檢間隔,都將可以提高本土資料實證醫學證據的等級,做為撰寫我國小肝癌治療指引的重要依據。
Project IDs
Project ID:PC9607-0721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314-B182-021-MY3
External Project ID:NSC96-2314-B182-021-MY3
Status | Finished |
---|---|
Effective start/end date | 01/08/07 → 31/07/08 |
Keywords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 community screening
- ultrasonography,alpha-fetoprotein (AFP)
- hepatitis B virus (HBV)
- hepatitis C virus (HCV)
Fingerprint
Explore the research topics touched on by this project. These label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awards/grants. Together they form a unique finger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