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背景世界各國的末期腎臟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人口以7%年成長率增加,此問題造成全球健康照護支出上的嚴重負擔。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是世界第一,其中糖尿病和老年病患為主要兩大族群,在此同時椎間盤退化也是糖尿病和老年病患常見疾病。椎間盤退化是常見的脊椎疾病,健康的髓核細胞基質富含豐富的水分,以承載身體的重量。ESRD病患接受長期血液透析,因為β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類澱粉在體內沉積,可能出現骨骼病變、腕隧道症候群及慢性關節炎。β2微球蛋白類澱粉在受損的椎間盤沉積,可造成椎間盤關節進一步破壞(dialysis amyloid spondyloarthropathy),此病變在臨床影像常與脊椎感染混淆,被稱為non-infective destructive spondyloarthropathy本研究團隊曾經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發表椎間盤退化與糖尿病在細胞分子生物學的關聯性,本實驗設計希望能在臨床檢體發現類澱粉沉積在透析病患椎間盤退化,以及人體與大鼠髓核細胞之表現。材料與方法第一年研究: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法,以接受脊椎手術之透析病患為研究對象,並以等數量非透析病患做為對照組研究。用病歷回顧方式收集病患基本資料及檢查報告等相關臨床資料。將蒐集資料以統計軟體利用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從林口長庚醫院的組織銀行申請接受脊椎手術之透析病患手術後保存的椎間盤組織石蠟塊檢體以進行組織切片,透過剛果紅(Congo red)及硫磺素(Thioflavin)染色,來觀察是否有澱粉沉積。將類澱粉沉積程度定量分析,與臨床數據交叉分析。第二年研究:末期腎病並接受腎臟透析病患,少部分因脊椎病變須接受椎間盤手術。手術後之剩餘醫用檢體,椎間盤組織分離出髓核細胞,利用剛果紅染色試劑組(HT60),來比較β2 microglobulin的表現。對照組為非透析病患的椎間盤髓核細胞。從大鼠腰椎和尾椎的椎間盤組織分離出髓核細胞,分別以不同濃度的β2微球蛋白與不同時間培養,分別以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染色分析檢測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periostin (POSTN)和sulfatase 1 (SULF1)。目的本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釐清類澱粉沉積在透析病患椎間盤的比例與嚴重程度,對椎間盤退化之影響。實驗結果可進而解釋β2微球蛋白類澱粉沉積在透析病患椎間盤退化相關性的臨床觀察以及探討β2微球蛋白類澱粉沉積對大鼠髓核細胞的影響。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408-1257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12-MY2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12-MY2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5 → 31/07/16 |
Keywords
- 生物技術(醫)
- 基礎醫學
- 臨床醫學
- β2微球蛋白
- 類澱粉沉積
- 椎間盤退化
- 腎臟透析
- 髓核細胞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