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AV-133和18F-AV-45神經影像學在失智症研究---路易小體失智症、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病和額-顳葉失智症之臨床研究

  • Huang, Chin-Chang (PI)
  • Chuang, Wen-Li  (CoPI)
  • Hsu, Wen Chuin (CoPI)
  • Kuo, Hung Chou (CoPI)
  • Lin, Kun-Ju (CoPI)
  • Lu, Chin-Song (CoPI)
  • Wai, Yau-Yau (CoPI)
  • Yen, Tzue-Chen (CoPI)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阿茲海默氏失智症、路易小體失智症、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和額顳葉失智症是常見的失智症原因,其中阿茲海默氏病約佔50%~60%,路易小體和失智症約佔20~30%。路易小體失智症主要的診斷基準包括波動的心智障礙、巴金森症候群和視幻覺。雖然此診斷基準專一性不錯,但敏感性卻不足,且與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症狀上卻非常相似,臨床上雖然以一年來作區隔,但這兩個疾病是否為相同的疾病而有不同的表現仍有爭議。這兩個疾病與阿茲海默氏病和額顳葉失智症在疾病早期,診斷上仍是一大挑戰。最近影像學上的研究非常進步。一般而言,阿茲海默氏病患核磁共振掃瞄在海馬迴有明顯的萎縮,而路易小體失智症患者海馬迴萎縮程度較輕微。而額顳葉萎縮症病患表現出額葉和顳葉的萎縮。多巴胺轉運影像檢查在路易小體失智症和巴金森氏合併失智症患者呈現基底核影像減少現象,而阿茲海默失智症則正常。因此在鑑別診斷上很有幫助。以上4 種疾病尤其在初期臨床表徵有相似之處,在鑑別診斷上有困難。因此神經影像學被寄予厚望。本研究計畫擬以新的化學物 18F-AV-133 和18F-AV-45 來偵測腦細胞上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損傷和腦中類澱粉蛋白的累積情況來區分這4 種疾病。Brain AV-133 和AV-45 可與18F 結合,而18F 比11C 有較長的半衰期,使用上比PIB compound 在研究上更方便和穩定。利用 Brain-AV-45 和AV-133 希望經由正子掃瞄的儀器來1) 補助早期在臨床診斷上的不足,2) 評估疾病尤其阿茲海默氏病的進展過程中,類澱粉蛋白沈積如何進行,3) 區分路易小體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是否為一個疾病的不同表現,4)早期診斷以達到早期治療之目的。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007-0373
原計畫編號:NSC100-2314-B182-003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1131/07/12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醫學工程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