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鱗狀細胞癌術前與術後之吞嚥功能相關生活品質及吞嚥呼吸協調之追蹤研究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背景:口腔(鱗狀細胞)癌是世界十大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台灣重要的公衛問題,治療為手術切除,術後需放射或化學放射治療,術前或治療中吞嚥功能相關品質與吞嚥呼吸協調功能變差,僅少數報告頭頸癌病人心率變量與吞嚥呼吸協調功能受影響,而口腔癌雖有吞嚥困難報告,卻無影響吞嚥呼吸協調與心率變量的報告,更無長期追蹤。深入了解此問題,在擬定治療計畫時很重要性。研究目的: (1)口腔癌病人術前與正常組,是否在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參數與心率變量有差異?(2)探討病人在術前與術後的不同追縱時程、臨床及疾病分組特性,在吞嚥呼吸參數與心率變量、吞嚥功能相關問卷之間的相關性或差異(3)觀察病人在術後追蹤的吞嚥功能改善狀況,改善狀況在甚麼時候達到最高點?方法與程序:(1)實驗組:口腔癌病人20-80歲男/女共120位;填寫口進食功能量表、EAT-10吞嚥問卷、MDADI、EORTC QLQ-C30、PDQ-39,約20分鐘。接受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將吞食1、3、5、10、20ml室溫水,各3次,與檢測前後休息時記錄心率變量5分鐘,檢測時間約60分鐘。將進行填寫問卷及吞嚥呼吸協調檢測,共5次(術前一次;術後3、6、9、12個月各一次)。每位追蹤完成皆需耗時一年,收集病人數相對較多,故需三年時間完成此計畫。(2)正常組:無吞嚥障礙20-80歲男/女共30位,接受心率變量量測與吞嚥呼吸檢測。研究結果可能結論:(1)口腔癌組術前與正常組,在客觀吞嚥呼吸檢測參數與心率變量有差異,正常組的口咽期吞嚥呼吸參數與心率變量優於病人組,正常組的吞嚥前、後保護型呼吸型態比率較病人組高,正常組的piece-meal deglutition比率較病人組少。(2)病人組在術前與術後不同追蹤時程,與病人臨床及疾病分組特性,在病人組內比較,心率變量、吞嚥呼吸參數與吞嚥相關品質問卷間會有差異或相關性。(3)病人組在術後追蹤時程間,吞嚥呼吸協調功能與心率變量、吞嚥障礙量表與相關生活品質,會出現統計差異,術後3個月是吞嚥功能與心率變量最差的時間點,術後9個月是吞嚥功能與心率變量進步最佳的時間點。研究結果,可找出口腔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吞嚥功能與相關生活品質及吞嚥呼吸協調能力,將有助於醫療團隊深入瞭解口腔癌治療前、後的吞嚥問題,對未來口腔癌病人吞嚥困難照顧的發展有益。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707-0102
原計畫編號:MOST107-2314-B182-010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1831/07/19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口腔癌
  • 鱗狀細胞癌
  • 問卷
  • 非侵入式
  • 吞嚥呼吸協調檢測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