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本計畫乃針對「特殊嗓音異常疾病之臨床和音聲學研究」進行多年期的一系列深入研究。第一期的研究已獲得初步的成果。在49 例的喉近全切除患者之語音分流(speech shunt)進行氣體動力學和語音評估,結果顯示正常流暢的分流語shunt speech 其喉下區壓力約30-79 mmH2O,輕度狹窄約80-95 mmH2O,中度狹窄為96-110 mmH2O,而111 mmH2O 以上即為重度語音分流狹窄。針對重度語音分流,我們已發展出經頸部語音分流剝開重建手術,已成功使患者重獲流暢的分流語。本年度開始將再進行另一個三年期的後續系列研究。96 年度計畫(96–8–1~97–7–31)將針對輕、中度語音分流狹窄進行侵襲性較小的「經口雷射語音分流擴張重建手術」。乃在喉顯微鏡和擴張通條(bougies)的協助下,以雷射氣化或切開阻塞分流內腔之纖維瓣或肉芽組織,並置入Silastic tube 做stent,一個月後移除stent,即開始語言訓練,並於術後6~12 個月再進行主客觀語音評估(包括GRBAS,acoustic and aerodynamicanalyses )、3D 電腦影像學和喉下區壓力測試( subglottic pressuremeasurement),針對各參數之術前、術後值進行分析研究,以評估手術成效並擬定最佳的治療原則和適應症。97 年度計畫(97–8–1~98–7–31)將針對痙攣性失聲症,以其他方法治療成效不佳之患者,進行喉顯微甲杓肌-神經終端枝雷射氣化手術(Transoral lasermyoneurectomy of thyroarytenoid muscles),此手術之侵犯性遠比傳統的喉返神經切除術(recurrent nerve resection)小,也無國外學者採用的經甲狀軟骨造窗施行甲杓肌和側環杓肌切除術來得複雜。配合詳細的術前、術後主客觀音聲學評估和6-12 個月之追蹤,即可知本手術法之成效,並研究改善之道,我們亦將持續追蹤3 年,以瞭解其長期療效。98 年度計畫(98–8–1~99–7–31)將針對帶狀肌移轉喉成形術(strap muscletransposition laryngoplasty)所造成的假聲帶膨出(false cord bulging)進行病因學之探討和音聲學之研究,並針對中、重度膨出影響聲音品質之患者進行「經口雷射假聲帶部分切除術」,取得術前、術後6~12 個月主客觀音聲學評估,分析比較各參數之數值,以評估本手術法之成效,並研究改進之道,此有助於更進一步改善聲門閉合不全症之手術成效。上述各期研究目前並無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發表過,預期本系列研究之成果將可順利發表於SCI 雜誌。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9706-0788
原計畫編號:NSC96-2628-B182A-125-MY3
原計畫編號:NSC96-2628-B182A-125-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08 → 31/07/09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語音分流狹窄
- 痙攣性失聲症
- 喉下區壓力
- 假聲帶膨出
- 雷射手術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