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在中風病患中有30%-60%之患側上肢持續有神經性動作損傷,以至於日常活動與社會參與受到限制。因此中風患者上肢治療是神經復健之主流。成功的中風復健需要以理論、實證為基礎的治療手法、重複練習、功能性導向訓練和現代科技的應用以促進治療師每日工作的品質。兩種以理論為基礎、任務導向的介入手法-侷限誘發療法及雙側上肢訓練。侷限誘發療法包含大量練習患肢並且侷限健肢,雙側上肢訓練則是重覆地練習對稱的雙上肢動作,這兩種訓練模式皆被證實有效地改善高功能病患的動作表現、動作控制與日常功能。但是侷限誘發療法及雙側上肢訓練(至少一類雙側訓練-雙側等運動學訓練)運用於中風後動作復建,仍有限制,即只適用於高功能病患或輕度損傷病患。功能性電刺激治療是種創新的科技,被應用於上述行為介入手法之輔助療法來協助患者動作的進行。功能性電刺激治療主要應用於低功能病患,增加執行動作或主動關節活動時的肌肉收縮電位。將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合併至侷限誘發療法或雙側上肢訓練,能將這兩種行為治療對象的範圍擴大到輕度損傷以外的病患,並且可加速動作復原。這計畫試圖以隨機控制試驗來測量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合併侷限誘發療法或合併雙側上肢訓練的療效,及其動作控制機轉。這計畫共分兩個階段執行。第一個階段(前4個月)將設計功能性電刺激的模式、以及評估功能性電刺激的臨床可行性。第二個階段(剩餘的期間)將實施嚴謹的隨機控制試驗來探討期中與治療後立即效應,以及其所產生作用的機轉。療效測量包含動作控制、動作損傷、日常功能與社區再整合的改善情形。本研究將延攬60位第一次中風病患。60位中風病患將隨機分配到三組之一(侷限誘發療法合併功能性電刺激治療組、雙側上肢訓練合併功能性電刺激治療組、控制治療組)。治療計畫為期四週,治療頻率為每天一個半小時,每星期五天。在治療前、治療中期、及結束治療時,分別做單側及雙側上肢任務的運動學分析,以及臨床評估(動作缺失、動作表現及社區再整合)。執行這相對療效研究將有助於生物力學更進一步地運用於復健科學、提升治療技術、強化學術界所倡導的實證基礎介入、以及增加神經復健學之知識。總結,在復健工程與神經復健的領域中,此研究所提出之結合性方案(結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於侷限誘發治療及雙側上肢訓練),是以理論為基礎的治療模式,應用於中風復健上,可能作為主流的治療方案。研究計畫成果將奠定以實證為基礎的中風復健學。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001-1407
原計畫編號:NSC99-2314-B182-014-MY3
原計畫編號:NSC99-2314-B182-014-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1 → 31/07/12 |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公共衛生學
- 隨機控制試驗
- 半側空間忽略
- 運動學
- 復健
- 侷限療法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