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期大腸癌組織中Cyclin-D1, Cox-2之表現與p53蛋白質突變之關聯---檢討其與腫瘤預後及化學藥物療效

  • Wang, Jeng-Yi (PI)
  • Chen, Wen-Cheng (CoPI)
  • Lin, Paul Yann (CoPI)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一種常見的癌症,術後對於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常施於輔助化療藥物治療,但只能增加病患生存率15%左右,而且臨床上缺乏有用的因子來預測腫瘤之復發。 有多種腫瘤組織病理及分子生物學上的基因變異被研究用來預測大腸直腸癌的預後,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一系列調節細胞生長的基因的異常有關,許多包含在引發及抑制細胞凋亡的基因都已被發現。p53 在細胞凋亡及腫瘤增生佔很重要的角色,目前的研究顯示p53 蛋白質可預測對於化學治療有較低的敏感性。此外,p53 的表現亦可作為較差預後的指標。D 型週期素(D-type cyclins:D1, D2, D3)藉著調控cdk 的活性以控制細胞週期進入G1 期的檢查點。而有百分之三十的大腸直腸癌病患 cyclin D1 上升,但目前p53 及cyclin D1 對大腸直腸癌患者之間的相關性及預後的影響尚未有定論。 在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及進展上,許多的證據也顯示,COX-2 佔有重要的角色。並且COX-2 的表現增加與腫瘤的侵襲性和轉移率有關。不過在大腸直腸癌方面,對於COX-2 表現增加的頻率及對預後的影響的評估並不多。在我們一篇回顧性的研究中,輔助性化療明顯的增進分期為Dukes』 C 病人的術後存活率,而且可以用週期素D1 的過度表現來預測較好的存活率。為了揭露週期素D1、p53、COX-2 表現與病人結果的關係,作者將分析以上三種蛋白質在不同分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腫瘤細胞中的表現,進一步闡明其表現量與不同分期間的關係,以及瞭解多重分子生物病理因子之間的關係與病人的結果。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9308-0989
原計畫編號:NSC93-2314-B182-059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0431/07/05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大腸直腸癌
  • 輔助化療:預後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