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參與」是學齡前(2-6歲)兒童認知、動作技能及社會情緒發展的重要基石。世界衛生組織 頒佈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及其兒童及青少年版(ICF-CY)將參與定義為「投 入生活情境中的活動」,並強調參與是兒童特質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成功參與家庭及社區生活被 視為兒童早期療育的最終目標。研究顯示肢體障礙兒童除了參與肢體活動種類較一般發展兒童受 限且侷限於靜態活動之外,亦伴隨較少社會互動,將顯著影響日後身心發展。肢體障礙兒童參與 受限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兒童、家庭及環境三方面。因此,有必要了解影響參與的兒童、家庭及環 境相關因素,才能據以擬訂有效的介入策略。學齡前期是兒童快速成長及掌握療育的關鍵時機,但國内外並沒有研究長期追蹤學齡前肢 體障礙兒童參與的改變情形(亦即是否隨年齡增加或減少),也沒有研究比較肢體障礙與一般發展 兒童參與改變的異同。此外,肢體障礙兒童能否成功參與會受到兒童個人、家庭及環境相關因素 的影響,但國内外探討學齡前肢體障礙兒童參與改變之影響因素的研究相當缺乏,急需研究找出 哪些是造成參與改變的重要兒童、家庭及環境相關因素。研究目的為:了解學齡前肢體障礙兒童的參與在兩年間的改變情形、比較肢體障礙和一般 發展兒童參與改變情形之差異,並找出影響參與改變的兒童、家庭及環境相關因素。此長期追蹤研究預計以3年完成。第一年收取共290位2至未滿4歲肢體障礙和一般發展 兒童(各145位),與家長進行結構式訪談;第二年及第三年於個案初次訪談後一年及兩年分別進 行第二次及第三次追蹤訪談,於兒童6歲(進入學齡期)前完成追蹤。訪談量表包括兒童參與、兒童 身體功能、家庭功能及社區環境等相關因素,已由本研究團隊完成跨文化翻譯及信效度驗證。本研究強調參與和其他因素間的互動是決定兒童健康功能的重要關鍵,符合ICF/ICF-CY 的國際潮流。創新之處為以兩年長期追蹤研究探討學齡前兒童參與的改變,並探討造成參與改變的 相關因素,是現有橫斷型研究不及之處。預期成果將描繪出肢體障礙與一般發展兒童的參與隨年齡 增長的變化軌跡,並找出促進或阻礙此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實務應用上可提供家長與專業人員參 考,擬定以兒童參與本位(participation-based)之介入計晝,並提供家庭支持及環境資源,將對學齡 前肢體障礙兒童早期發展及療育成效有莫大助益。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501-2040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22-MY3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22-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6 → 31/07/17 |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參與
- 影響因素
- 肢體障礙
- 學齡前
- 長期追蹤研究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