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病人白血球之全基因體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全貌,和全基因體基因表現全貌,與臨床表現的相關性研究

  • Lin, Meng-Chih (PI)
  • Chen, Chung-Jen (CoPI)
  • Chen, Yung‑Che (CoPI)
  • Hsiao, Chang-Chun (CoPI)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是因為睡眠時咽部擴張肌肉張力喪失造成反覆的咽部塌陷及暫時性呼吸中止.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已經被證實會引起高血壓,可能引起心肌梗塞,鬱血性心衰竭,和腦中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較容易有夜間心因性和非心因性死亡,以及腦中風後的死亡.連續呼吸道陽壓輔助器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主要的內科治療方法,可以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對於單純的打鼾如何發生以及如何發展成有症狀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機轉,所知道的仍然很少.將缺氧性壓力和睡眠分段連結到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不良結果的病理生理機轉及分子生物途逕仍須進一步釐清.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的模式容易受環境刺激而改變在調控基因表現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長期間歇性缺氧會誘發整體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的增加和CpG 位置甲基化的減少.到目前為止,呼吸中止症病人各個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的狀態仍然沒有用全基因微矩陣來評估.本研究第一年的目標即是測定呼吸中止症病人的白血球全基因體微矩陣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的狀態,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理生理機轉中扮演的角色.有兩個先前的全基因微矩陣基因表現研究曾找出數個與氧化性壓力,細胞循環,及發炎相關的基因.到目前為止,連續呼吸道陽壓輔助器治療的作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造成不良結果的機轉,以及能夠區分單純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特徵性基因,仍未以全基因微矩陣基因表現來評估.本研究第二年的目標即是測定呼吸中止症病人的白血球全基因微矩陣基因表現的狀態,其與全基因微矩陣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狀態的相關性,以及找出與致病機轉或治療反應相關的基因.從微矩陣基因甲基化和基因表現得到的結果還需在一個更大的族群上得到應證,而且這些表現低下的基因可能可以藉由去甲基化劑的作用而再活化. 本研究第三年的目標即是針對所找出的甲基化增加而基因表現降低的基因在另一個較大病人群上得到驗證,並以體外細胞培養的模式證實其可逆性因此,我們設計這個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一)在第一年中,以HumanMethylation27 BeadChip 全基因微矩陣甲基化晶片來檢測五組受試者:(1)未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且有不良結果的病人,(2)未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且無不良結果的病人,(3)長期使用連續呼吸道陽壓輔助器治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病人,(4)單純打鼾者,(5)健康人,每組各十二個,預期將可找出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理、診斷、及治療相關的異常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基因.(二)在第二年中,以HumRef-8 Expression BeadChip 全基因微矩陣基因表現晶片來檢測這五組受試者,每組各二十四個,預期將可找出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理、診斷、及治療相關的異常基因表現的基因.(三)在第三年中,將針對有顯著基因表現和甲基化差異的基因,收納另外一百二十個檢體,每組各二十四個,以焦璘酸基因定序和即時多聚合酶鏈反應驗證這個結果.最後,將取週邊血液單核細胞在體外培養,來檢測去甲基化劑(DAC)和組蛋白去乙醯抑制劑(TSA)是否可以將表現量偏低的基因再活化,預期將可找出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新藥劑.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009-0103
原計畫編號:NSC100-2314-B182A-095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1131/07/12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生物技術(醫)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 高血壓
  • 白天過度嗜睡
  • 去氧核醣核酸甲基化的型態
  • 甲基化晶片
  • 基因表現晶片.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