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傳統以來癌症的止痛方式由於大部份止痛劑的口服投與方式其生體可用率 (bioavailability) 不佳或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因此現今臨床上不外乎是以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進行所謂的 PCA 的止痛治療,因此針對癌症病患的止痛或甚至是手術病人的止痛,新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傳遞方法是急切需要被發展研究的。Narcotic 類止痛劑可用於緩解急性及慢性疼痛,在藥物動力學方面nalbuphine 之體內半衰期並不長,且一般靜脈或肌肉注射投藥頻率一天須 3 甚至 4 次,且口服後有相當明顯之肝臟首渡效應,因此基本上 nalbuphine 合適以經皮膚輸藥系統方式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或注射形式(injection) 投與以達到控制釋出的目的以減少投藥頻率。微脂粒 (liposomes)及脂乳劑 (lipid emulsions) 為一種奈米級或次微米級之微胞系統,可以應用於藥物之包覆並作為藥物分散系統以利於體內之傳遞。在經由皮膚傳遞方面,微脂粒及脂乳劑能使難滲透皮膚之大分子或親水性藥物以有效治療量以上之濃度透入皮膚,而此二種奈米級或次微米級劑型若設計為注射劑並可以維持恆定之釋放速率。本計劃擬研究一系列narcotic 類之止痛劑包括:morphine、nalbuphine 及 buprenorphine 等其經由不同型式之微脂粒及脂乳劑包覆後其體外經皮吸收及釋放速率及體內藥物動力學評估,另外有關微脂粒及脂乳劑之安定性及對皮膚或組織之刺激性或毒性亦在評估之列。另外在粒徑大小方面也期望控制在 100 至 200 nm 最適宜之分佈。本計劃在第一年的實驗中將以處方設計及基礎物理化學性質檢測為主,所測定之性質包括以雷射粒徑測定儀定量粒徑大小及 Zeta 電位、以可程式黏度計測量黏度、以核磁共振儀 (NMR) 測定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等。在第二年的實驗中則是以離體實驗檢測為主,另外第一年的處方的基本物化性質亦將評估與綠經皮穿透能力、皮膚蓄積量及藥物釋放速率是否有任何相關性。在第三年的實驗中則是以生體內動物實驗為主,以裸鼠及大白鼠為最主要動物模式進行體內安全性試驗與體內有效性和藥物動力學評估試驗。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9408-1391
原計畫編號:NSC94-2320-B182-029
原計畫編號:NSC94-2320-B182-029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05 → 31/07/06 |
Keywords
- 藥學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