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執業是否能增加醫師健保收益?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聯合執業的概念由來已久,但是聯合執業對醫師所得、病患治療結果的影響卻始終沒有定論。Newhouse(1973)認為聯合執業的優點是降低成本與增加休閒時間,Getzen 認為品牌更可以解釋聯合執業的優勢(1984)。Lin等作者(2006)利用2002年台灣的資料,發現單專科或多專科聯合執業的醫師申報都高於單獨開業的醫師,並認為實證資料支持促進聯合執業的政策。2002年台灣僅11%的醫師參加多專業科聯合執業(Lin et al. 2002)。2003年台灣的診所聯合執業的比例僅23.26%(楊涵妃等,2006),其中又以小型單一專科占大多數。如果聯合執業可以增加所得,何以沒有更多的診所採取聯合執業的形式出現?如果不同專科聯合執業,可以造成吸引病患的綜效,為何聯合執業的診所卻以單一專科佔絕大多數?過去的研究無法排除一種可能性,即加入聯合執業的醫師,可能是為了增加休閒的高所得醫師。為能更深入瞭解聯合執業與醫師所得的關係,提供更明確的政策建議,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問題:1. 醫師在單獨執業與聯合執業形式之間流動的比例是什麼?2. 醫師健保收益是否對加入聯合執業有正向影響?3. 聯合執業是否能增加醫師健保收益?本研究擬追蹤全民健保資料庫中1999接受健保合約的單獨開業醫師,建構其執業型態事件至2005年,包括加入聯合執業,進入醫院工作,以及混合執業的紀錄;估計醫師每月健保收益;以事件史分析(event history analysis)的概念,competing risk duration的方法,分析醫師健保收益與聯合執業的關係,以縱橫資料(panel) OLS的方法,分析聯合執業是否能增加醫師健保收益。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F9709-0828
原計畫編號:NSC97-2410-H182-003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0831/07/09

Keywords

  • 管理科學
  • 聯合執業
  • 單獨開業
  • 醫師收益
  • 事件史分析
  • 縱橫資料分析法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