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南民國92年至102年之社區複合式篩檢資料及存留生物檢體進行肝病流行病學研究及防治的成效評估(II)

  • Lu, Sheng-Nan (PI)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原計劃的第一年是活化一個未曾使用過的大型資料庫使之方便使用,第二、三年才有學術產出。去年申請科技部計劃,僅獲一年補助,在半年的執行期間已依進度,完成內部資料整理,為了得到研究的成果,依去年審查意見及今年執行可行性,將計劃濃縮成這個一年期的後續計劃。民國92至102年台南社區複合式篩檢「行動醫院」,檢查居民逾37萬人次,有建立資料庫並存留血清,是相當寶貴的資源。除我們團隊運用其中93年的資料,進行肝病相關研究,發表十餘篇論文之外,未被應用於學術研究。基於種種內外在的困難,如:資料庫輸入正確性的檢驗校正、受檢者隱私權等倫理考量、或與外部資料串聯障礙等,自台南衛生局開放申請此資料庫以來,尚未有完成的研究案。在103年的科技部計劃下,已取得台南衛生局審查委員會的同意將資料庫做完內部整理,從376,874人次的資料,經篩選比對,刪減成332,211筆可用資料,建立兩個檔,即為(1)為190,954位受檢者僅留下首次受檢資料的斷面研究檔及(2) 針對78,404位重覆受檢個案建立219,661次追蹤研究歸人檔。也經由模擬資料分析,了解各年度資料的差異性。在計劃的後半年,先內部聯結血清庫檢體編號,再經過外部聯結全國全死因檔癌病、癌症發生檔與BC肝治療檔案做為健康事件。再將所得的資料整合成兩個去聯結檔案,供學術單位申請使用。今年度本研究團隊回歸研究者的角色,利用整合後的資料,進行本後續計劃,包括:(1)流行病學研究及(2)肝病防治策略評估,流行病學研究的分三個部份,(i)以REVEAL study為藍本的肝癌流行病學研究,並補其不足,如非侵襲性肝纖維化血清標記、代謝症狀群相關變項、「非B非C」及「B+C」肝癌研究,等。以nest case-control study的設計以提高研究效率降低成本,由血清庫取得研究對象血清測定病毒量等檢驗以利分析。(ii)是釐清HBsAg盛行率隨年齡減少及ant-HCV盛行率隨年齡增加,是來自出生世代效應還是年齡效應,本研究資料,可提供同一出生世代,可能在寬達11歲的受檢年齡差距,有利於計算出兩者孰輕孰重。(iii)將以trajectory analysis的方式來檢視重覆篩檢族群,各檢驗值系統變化的型態與疾病發生的關係,分析由電腦程式分組之不同型態變化的族群是否會發生不同的健康事件。(2)肝病防治策略評估,將至少包括:中央級政策(BC肝治療)、縣市級政策(BC肝炎標記重覆篩檢、肝癌高危險群超音波篩檢、活動性肝炎加測血中病毒濃度後轉介治療)及鄉鎮級策略(玉井區及官田區衛生所護肝專科門診)等。基本的以科學方法評估各政策的健康效益。此外,也評估此等公眾政策從社區疾病防治上的觀點探討從地方到中央各防治政策的互相遷動,如公共衛生篩檢篩出肝炎肝癌病患轉介至健保醫療照顧體系之間的落差和困難等,可用於政策的建議。總結而言,本延續研究計劃在活化大型健康資料檢體庫之後,進行更貼近現今時代背景的肝病流行病學研究,並進一步以科學方法評估從中央到地方在當地推行肝病的成效,提供為政策參考,是一個全面性的實用型計劃。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408-1966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14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1531/07/16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公共衛生學
  • 社區研究
  • 大型資料庫
  • 肝癌
  • B型肝炎
  • C型肝炎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