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本系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長期追蹤台灣中風患者在身體、個人及社會層級之復原過程。本計劃特定的研究議題有五項:〈1〉使用臨床及生物力學評量(如動量分析)方式來探討中風患者在多方面復原的情形。〈2〉研究中風之嚴重度與日後復原之相關性。〈3〉於患側及健側邊之動量分析是否能洞察臨床評量所不足之處。〈4〉以臨床評估和動量分析來探討健側邊的復原歷程。〈5〉研究患、健側邊在復原的不同過程中,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度是否不同。本計劃採用神經性量表(Scandinavian Neurological Stroke Scale簡稱SSS, 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簡稱NIHSS)評估神經性損傷,NIHSS 是一個施測簡單且對生活功能表現敏感的量表。富格邁爾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簡寫FM)用來評估上、下肢動作功能、感覺及關節活動度,以動量分析方式檢測健側與患側邊以了解兩側的復原狀況;以功能獨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簡稱FIM)評估個人日常生活表現,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校度,以短式36(Short Form-36簡寫SF36)是與健康相關的量表,評量生活品質,內容包括身體功能、身體功能之角色、情緒方面之角色、社會功能、心理衛生。每一位受測者在一星期內完成所有施測,追蹤的間隔如下,發病一年內,每三個月施測一次,之後每半年施測一次,患者的初評結果,總括來說,上肢的動作功能恢復比下肢較差,約有二分之一的患者有感覺缺損或喪失,日常生活功能屬於完全依賴至中重度依賴,動量分析上,位移量高、速度緩慢且流暢度低,高功能情境的活動表現略優於低功能活動的表現。功能性獨立與許多因子有相關性,病發時神經性損傷的程度和動作恢復程度與日後日常生活獨立能力有密切關係,當病發時神經性損傷程度愈高,則日後獨立程度越低,上肢的缺損影響功能獨立劇甚,以SSS的上肢評估部分為基準,輕微癱瘓的病人約一個月後恢復,嚴重的上肢癱瘓病人,則須在兩個月左右,才會開始恢復。下肢癱瘓與日後走路功能和移動功能的恢復有關,若下肢的神經性或動作功能未在一個星期內有恢復的跡象,則日後走路能力與移動性能力的恢復較差。人口統計學中的年齡因子,常是復建的限制因子,年齡並不影響神經學方面的預後,但對於日常生活功能有較大的影響,可能是因為老年人發病後,發展代償能力較差,因此建議老年中風患者之復健治療應比非老年者更著重於代償能力的培養。另外,性別也與預後表現有一相關性,中風後,在神經學評估上女性較多昏迷、癱瘓、尿失禁的問題,但與存活率無直接的相關性;性別不同可能在教育、工作、收入或與醫師間的溝通,亦有差異,而造成女性在這些方面的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健側邊與對側邊的表現差異可由較精確的動量分析中窺知,患側邊較建側邊執行時間長、最高瞬間速度低且流暢度差,而健側邊較正常人知同側邊表現亦有些微的差距,健側邊的流暢度較低,較需依賴動作過程中的即時回饋,而健側的表現亦與中風的嚴重度有正相關性。雖然發病較嚴重的病人,健側邊恢復的程度較差,但可觀察到其從事日常生活活動依賴健側邊的程度較高,其原因可能是患側邊的功能較低因此需較多的代償能力,但亦有可能為過早習得代償功能,使得患側邊無法發揮恢復的潛力,即習得廢用症的現象。情境的操作上,較富含功能性的任務較能誘發病人的動作改善,且在恢復的過程中皆有此一效應,因此建議在復健治療的計畫中,對治療性活動融入功能性的意義,裨益功能的恢復。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G9303-1453
原計畫編號:NHRI-EX93-9103EC
原計畫編號:NHRI-EX93-9103EC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1/04 → 31/12/04 |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臨床醫學
- 腦中風
- 動量分析
- 世界損傷
- 失能
- 殘疾分類第二版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