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背景:原發性紅血球增多症(真性多血症,PV)和血小板增多症(ET),皆屬慢性骨髓增殖症(MPD),此二者在臨床及生物學上呈現複雜和異質性。然而,二者於病理生理學與臨床上有許多的相似性,但沒有特有的診斷或分子標記可供明確分辨。目前,二者的診斷係依據一組臨床準則及摒除方式來做鑑別。這二種疾病的治療和預後不同,正確的分類、診斷很重要。正因PV和ET的分子病因機轉仍未被瞭解,故此二種疾病的分子異常現象或細胞調控功能失常,即是我們探討的目標。我們假設這二種亞型的骨髓增殖症,其血球細胞基因表現或蛋白質表現樣式會有所不同,且將反應在臨床病理表癥上。我們將使用微陣列技術和蛋白質體學技術來分析骨髓增殖症各亞型間的基因和蛋白表現差異,以利疾病的診斷、分類和了解其分子致病機轉。目的:此計劃之目的為以基因微陣列分析(此部份研究將在Dr. Koeffler實驗室進行)和蛋白質體學技術從紅血球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病患中,找到可供明確辨識MPD各亞型的生物標記。並進一步確定這些基因和蛋白標記的種類與身分,以瞭解疾病的致病機轉。研究設計與方法:由紅血球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病患,經受試者同意後,取得血清/血漿、骨髓和週邊血液檢體,並藉由血球分離技術分得非附著性非T細胞、顆粒球、T細胞、血小板和紅血球。分別將血清/血漿和不同種類的血球細胞的溶出蛋白質樣液運用於表面增強雷射脫附游離相容系統(SELDI-compatible system, ClinProt),再以capillary liquid chromatography,繼之以飛行時間式質譜儀(TOF-TOF mass spectrometry)進行分析。同時,我們也將使用二維平面膠電泳系統,經銀染後,以分析不同亞型之蛋白表現樣式。繼之切取高表現的蛋白點,藉由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式質譜儀進行分析。第一年及第二年的研究著重於能從真性多血症和血小板增多症檢體訂出最適合的基因和蛋白質體鑑別樣式,將以診斷確定的PV和ET病患的檢體著手,再分析待試者檢體。第二年對量少的檢體將利用H218O標定命中策略,經2D HPLC-ESI/MS/MS (18O MudPIT)來相對定量並鑑定特殊表現的蛋白。第三年的研究,也包括不同時間的細胞培養液(非附著性非T細胞以無血清的懸浮系統培養),濃縮後,經由表面增強雷射脫附游離相容系統及飛行時間式質譜儀進行實驗。所檢出的蛋白將以西方墨點法來確認,第三年並嘗試以ELISA方法來篩檢。最後,將蛋白質體學實驗結果與臨床表癥和病程、X染色體去活化樣式(XCIP)及紅血球自發性群落(EEC)檢測結果、PRV-1基因表現量和基因表現樣式做關聯性分析,並著重於預測原因不明的紅血球增多症或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其日後轉為真性多血症的可能性。預期成果:由基因表現全貌和蛋白質體學技術的分析,我們預期可找到輔助精確診斷分類紅血球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的生物標記。並對病患的病程預測提供重要訊息。此研究結果將對各亞型骨髓增殖症的生物學意義,以及不同的亞型的病理演進會有更透澈的瞭解。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9408-1843
原計畫編號:NSC94-2314-B182-043
原計畫編號:NSC94-2314-B182-04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05 → 31/07/06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生物技術(醫)
- 紅血球過多症
- 血小板過多症
- 基因表現全貌
- 蛋白質體學分析
- 蛋白表現樣式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