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角膜視覺障礙是全球失明的第四大原因,其中包括導致角膜瘢痕形成的各種傳染性和發炎眼疾,最終導致視力喪失。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PCED)是造成許多因角膜疾病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PCED與多種臨床疾病相關,包括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瘢痕,角膜融解,角膜破裂,眼內炎和眼球萎縮。糖尿病性角膜病變是PCED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上糖尿病患者因角膜病變造成續發性的角膜傷口通常以常規治療不易癒合,並且可能導致神經營養性角膜潰瘍,繼發感染和視力喪失。 角膜上皮傷口癒合涉及一系列複雜過程,包括細胞死亡,遷移,增殖和細胞外基質重塑。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的缺乏和下游訊號傳遞受阻與角膜上皮傷口延遲癒合有關。儘管生物淚液替代品和羊膜移植對促進角膜上皮癒合有效;然而,目前為止並沒有針對合併神經營養性角膜病的PCED患者的特效治療。大量證據顯示,負壓傷口治療(NPWT)可有效減小傷口的大小。最近,本實驗室發現(1)負壓可促進人類角膜上皮細胞傷口癒合; (2)負壓可促進人類原代角膜上皮細胞的遷移; (3)細胞間粘附分子E-cadherin和zonula occludens-1(ZO-1)在負壓治療下表達減弱; (4)p120 (是含有犰狳重複序列蛋白質的家族成員),在負壓環境下會進入細胞核。然而,NPWT對角膜傷口癒合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仍不明瞭。 細胞形狀的改變與其功能息息相關,而細胞可以透過骨架變化產生的訊息來改變細胞的形狀。本計畫的假說是負壓將透過在傷口表面產生複雜的機械環境來促進角膜上皮傷口癒合。負壓後產生的細胞變形導致細胞遷移,增殖和分化。負壓也可能刺激神經生長和神經蛋白表達,進一步促進角膜上皮傷口癒合。然而,我們應該先針對候選蛋白質和負壓治療的機制進行探討。針對負壓和相關標的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的治療策略將有益於促進PCED修復。因此,本計畫的具體目的是研究負壓對角膜上皮細胞的影響。細胞培養平台將用於了解負壓誘導訊號傳遞的機制。蛋白質體研究將用於篩選負壓處理後的標的蛋白質。最後,化學誘導的糖尿病動物模型將用於探索單獨負壓處理或與候選蛋白組合以加速角膜傷口癒合的治療可能性。未來幾年的研究將揭開負壓促進角膜上皮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分子機制,並有望發現治療PCED的新標的。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901-0337
原計畫編號:MOST108-2314-B182-049-MY3
原計畫編號:MOST108-2314-B182-049-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20 → 31/07/21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角膜
- 角膜傷口癒合
- 負壓
- 細胞遷移
- 高血糖
- 訊號傳遞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