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脊椎炎族群之病源菌的分子鑑定、抗藥基因及致病毒力因子分析

  • Huang, Tsung-Jen (PI)
  • Chu, Chishih (CoPI)
  • Lin, Paul Yann (CoPI)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感染性脊椎炎佔所有骨感染的2~7%,臨床上感染性脊椎炎好發於病患有他處身體 感染、糖尿病、尿路感染、藥物成癮、以及免疫能力低者,常因病者初期非特異性臨床 症狀、影像發現不明顯造成診斷忽略,文獻指出即使在醫學中心,平均亦有4~6 週的延 診。感染性脊椎炎中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造成的化膿性脊椎炎居多,但於台 灣結核菌感染一直為公衛問題且似有再復發趨勢,臨床上脊椎結核亦不少見。診斷感染 性脊椎炎常是一個冗長又不容易的事,化膿性脊椎炎的血液培養有1/3 病人為陰性,雖然 脊椎結核以玻片染色(acid-fast stain)為最快,但其特異性(Specificity)常低到30%;而必 要的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測試常需費時6-8 星期才能得知,依文獻報告,TB 培養的敏 感性(Sensitivity) 可低到50%,常造成診斷困擾無法適時給予治療。感染性脊椎炎的致 病機轉目前仍不清楚,治療化膿性脊椎炎或脊椎結核仍以保守性抗生素治療為主,但對 於抗生素治療需多久到目前也未定論。此外,研究發現,化膿性、結核脊椎炎患者常因 長期藥物治療出現併發症,且藥物抗藥性也有增加之勢。有鑒於此、本計劃研究目的有 三:(一) 期以新Multiplex PCR 法,分析2001 -2008 年感染性脊椎炎病人的蠟塊檢體內 病原菌及抗藥性基因,並與傳统染色、培養結果做比較,(ニ) 將從臨床活體檢體中, 以Multiplex PCR 法偵測其病原菌及抗藥性基因,並於治療期建立偵測有無存活病原 菌,以作為病人是否仍需再用藥之參考,(三) 將檢驗同一菌種不同菌株間的同緣性(基 因型),以分析其致病能力(毒力因子)差異及與造成脊椎感染的相關性。本計劃將分三年 期逐步完成。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提供感染性脊椎炎另一更快、更可靠的診斷工具,並 予與患者及早正確治療;此外因能早期偵測細菌抗藥性、存活性,能及早正確用藥提高 治癒率減低藥物併發症;同時因對菌種致病毒力因子之分析,將有助於了解感染性脊椎 炎的致病機轉。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9902-1691 
原計畫編號:NSC98-2314-B182-011-MY3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1031/07/11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生物技術(醫)
  • 感染性脊椎炎
  • 化膿性脊椎炎
  • 脊椎結核
  • 包埋臘塊
  • 多對引子聚合酶連鎖反_x000d_ 應
  • 抗藥性基因
  • 菌種基因型
  • 致病毒力因子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