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地區的第三大死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殘障原因。目前,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已經被證實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注射重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rt-PA)。雖然靜脈注射rt-PA 被證實是有效,但是它必須在中風發生後短時間內使用來治療,而且只能使用於不到10%的急性中風病患,此時效過後就沒有一個很有效的治療方法來增進腦中風的預後。幹細胞的特性是多功效及可以自我更新,幹細胞可以從人類的多種組織衍生而來,在適當的情況下也可以分化成各種各種不同型式的成熟細胞,包括神經元細胞、心臟肌細胞。幹細胞的移植治療在一些腦中風動物模型已經被報導可以改善神經學障礙,但是如何在標靶部位追蹤及檢視幹細胞的治療成效則是一項挑戰。磁振造影可以提供有效的影像檢查、良好的時間及空間解析度和良好的訊號強度對比,因此可以做為一個良好的追蹤工具來監測幹細胞。奈米科技的應用於生命科學可以用來研究生物系統、解決困擾病患的疾病問題,過去數年的發展已經達到可以使用奈米程式來傳輸藥物至腫瘤及其他疾病部位治療病患。在此研究計畫,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幹細胞的追蹤及標靶治療系統,我們會將臍帶血間質幹細胞、骨髓間質幹細胞及誘發的全能幹細胞,和磁性奈米粒子結合,製造成不同幹細胞/磁性奈米粒子複合體,來比較此些複合體對抗缺血性損傷的成效。體外磁場也會被使用來引導此些複合體至缺血部位,並且利用磁性奈米粒子作為磁振造影的顯影劑,來研究複合體在體內的分布及生物相容性。我們也會製造對溫度敏感的幹細胞/磁性奈米粒子複合體,並且結合神經營養因子、statin 藥物或其他抗血栓藥物,在使用高頻發熱儀器的協助下可以調控神經營養因子及藥物在缺血部位的釋放,以增強幹細胞的治療成效。為了評估此研究計畫的可行性,我們會使用一系列的磁振造影檢查來追蹤幹細胞/磁性奈米粒子複合體的分佈,並且分析缺血部位磁振造影的cerebral blood flow (CBF),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 andT2-weighted imaging 變化。我們也將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來檢驗神經細胞的病理變化,確定複合體的標靶治療成效,並檢視幹細胞/磁性奈米粒子複合體對抗缺血性損傷的可能機轉。本研究計畫最終目的將探討幹細胞/磁性奈米粒子複合體對抗動物缺血性腦中風的標靶治療成效,並且評估未來使用於人類腦中風的可能性。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107-0055
原計畫編號:NSC101-2314-B182A-100
原計畫編號:NSC101-2314-B182A-100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2 → 31/07/13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生物技術(醫)
- 藥學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