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放射治療傳統上並不是肝癌的主要治療⼯具,但是隨著⽴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以及粒⼦治療的使⽤,放射治療的⾓⾊逐漸增加。放射治療不僅殺死腫瘤,也免不了要傷害腫瘤週邊部份正常的肝細胞,在臨床的追踪觀察上常會看到此⾼劑量放射部位萎縮,⽽旁邊的正常肝組織逐漸擴⼤也就是肝臟再⽣。⽽肝臟再⽣正可彌補部份的放射傷害。肝臟再⽣的機制在其他傷害已有許多研究探討,當肝臟經⼿術切除或是有其他類型的損傷⽽造成⼤量肝細胞失去功能後,殘餘的肝細胞就會快速地進⾏再⽣以幫助肝功能的回升,除了多種的⽣⻑因⼦及細胞激素已被證實參與肝再⽣的過程,外泌體也在肝修復及再⽣過程中扮演傳遞細胞間訊息重要⾓⾊。⽽在肝癌病⼈接受放射治療後未照射到的肝組織之增⽣肥⼤情況其詳細的機制卻從未被探討。與肝切除不同,放射性引起的傷害更複雜⽽不限於肝細胞。雖然放射後肝增⽣的機轉並不清楚,但我們相信放射性引發的旁伴效應是最可能的介質。在放射線引發的旁伴效應裡,外泌體可將被照射之肝細胞釋放的訊息傳遞給未照射的肝細胞,但當中外泌體執⾏的機轉及功能卻不清楚。由於肝臟再⽣對於彌補部份放射傷害有重要⾓⾊,因此籍由探討肝臟放射過程中外泌體的執⾏機轉及研究調控的可⾏性對於放射⽣物及醫學皆是⼀⾮常重要的課題。此計畫將研究照射的肝細胞所產⽣的外泌體如何幫助肝臟的再⽣,我們的假設是這些外泌體中有⼀組⾼度表現的微核醣核酸,在進⼊到肝細胞後這些微核醣核酸可調控相關基因的表現來促進細胞增⽣,我們將利⽤⽣物資訊的分析⽅法找出這些⾼度表現的微核醣核酸,並探討其與肝細胞增⽣的關聯性。另外也將進⾏⼩動物的局部肝臟照射,⾃⾎清中純化出外泌體再進⾏微核醣核酸的⽐對,篩選出的微核醣核酸將⽤來評估是否可促進肝細胞增⽣以及是否會影響肝癌的⽣⻑速度。此計畫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深⼊了解放射治療後肝臟進⾏再⽣的機轉,並可應⽤微核醣核酸來加速肝臟的再⽣以及功能的恢復。此計畫的⺫標如下:1. 探討放射引發的旁伴效應如何透過外泌體促進肝細胞增⽣2. 鑑別照射後細胞所產⽣的外泌體其中微核醣核酸之表現,並研究微核醣核酸對肝細胞增⽣的影響3. 鑑別活體肝臟照射後外泌體的釋放並探討其對肝臟肥⼤/再⽣的影響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608-1480
原計畫編號:MOST106-2314-B182-019
原計畫編號:MOST106-2314-B182-019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7 → 31/07/18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