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形接觸理論再評估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本計畫研究碎形接觸理論的基本假設。1990 年代,Majumar 與Bhushan(MB)假設碎形表面遵循Weierstrass-Mandelbrotfunction(WM function),並由碎形理論推估坡峰曲率半徑及坡峰分布函數,提出了碎形接觸理論。近兩年,成功大學的林仁輝教授及其學生,使用「鏈結法則」發現坡峰分布函數的碎形維度與尺度係數並不固定,提出了修正的碎形接觸理論。另一種應用碎形理論的作法,是直接用WM function 模擬碎形表面,直接用數值方法計算這種碎形表面接觸力。然而,上述的碎形接觸理論,都有待釐清的地方。MB 的理論,與林仁輝教授的理論,有關坡峰曲率半徑與坡峰分布函數的假設,仍有待釐清,林教授採用的鏈結理法則,在數學上也是有疑義,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另一方面,WM function 的頻譜是多個單頻所組成,是不是能代表真實平面,也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分為數值與實驗兩方面,在數值方面,將針對WM 函數作研究,找出其坡峰曲率及坡峰分布函數與現有理論作一比較。在實驗方面,將加工碎形表面,並與WM函數作一比較。研究結果可以判定前述的碎形接觸理論的應用範圍,並可提供碎形理論的發展依據。表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B9709-1102
原計畫編號:NSC97-2221-E182-021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0831/07/09

Keywords

  • 機械工程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