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現今教科書裡中文的物理學名詞大多源自明清時期,由西方傳教士口譯中國學者筆述之合譯書籍,以及甲午戰爭之後直接翻譯自日本的教科書。這些物理名詞的翻譯定名,與譯者對此概念的理解有很大關係,更對現代相關物理概念的教與學關係重大,不適當的譯名常會造成難以矯正的迷思概念。本計畫延續先前對教材教法發展、力圖矢量與力矩表徵以及科學史的探究等相關研究,探討物理名詞的表徵在教學上的影響。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加速度為主,分三個方向進行研究:一是查閱明清時期西學東傳時的譯本及其底本,考察這些物理名詞在翻譯時的選字及意義,以及概念演變情形。二是探討相關用字的字源。三是探討分析這些名詞表徵及其概念,對教與學的影響。本研究除上述蒐集研讀史料與文本分析之外,會輔以一對一面談的方式深入訪談學生及高中教師,從教與學兩方面探討學生學習這些物理名詞及相關概念時所遭遇的困難、學習困難的關鍵所在,發現教材裡教學表徵的潛在問題。結合以上研究所得,找到能產生認知衝突、引起有效教學的關鍵問題及教學策略,發展相關的教材與教法與相關實驗,提出對物理教材教法有意義的教學建議及適切的教學策略。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F10607-1678
原計畫編號:MOST106-2511-S182-004
原計畫編號:MOST106-2511-S182-004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7 → 31/07/18 |
Keywords
- 科學教育
- 物理名詞
- 字源
- 教科書
- 迷思概念
- 加速度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