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背景:我們先前的研究發現,包含居家復健的跨專業整合照護模式能促進髖部骨折老人的術後恢復。然而,我們也發現,因為恢復期間必須不斷的注意病人,以預防再次跌倒,對家庭照顧者造成了沈重的負荷。此外,因為沒有即時的回饋,造成居家復健的遵從性不佳,對術後的功能恢復也造成負面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臨床試驗旨在發展創新性的智慧照護模式(smart care model, SCM),使用智慧衣來提昇照顧者對跌倒危險的警覺,並提供即時回饋來增加髖部骨折病患對居家復健的遵從性,以促進術後的恢復,並在此臨床試驗中測試其成效,此研究計劃的創新重點包括:(1)使用創新之智慧衣遠距照護系統,提高髖部骨折病患術後跌倒預防及居家復健的遵從;(2)使用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來探討此智慧照護系統的可行性,及其對病人健康狀況以及照顧者負荷的成效。由於智慧照護模式是針對亞急性及長期照護的實用策略,而且跨專業介入措施旨在落實整合式照護,從而提高照顧品質並降低醫療照護成本,因此本計劃符合「衛生政策與社會福利」(Health Policy and Social Welfare)之研究重點。目標: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包括跌倒危險警示及每日活動量監測回饋系統之智慧照護系統之成效。方法:本研究將使用混合研究,包含使用一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之量性研究部分,以及一個質性研究部分。本研究將使用嵌入式混合研究,在大型量性研究中包含小型質性研究來進行資料的收集及分析,研究進行前將先得到人體試驗委員會的通過證明。在量性研究,即隨機分派之臨床試驗部分,控制組將接受常規照護,實驗組將接受智慧照護模式(SCM),個案將由林口長庚醫院之外傷科及土城急診科招募,個案收案條件包括:(1)至少60 歲或以上;(2)因單側髖部骨折就醫;(3)接受內固定或骨關節成形術;(4)能執行抗地心引力及部分或全部阻力的最大範圍運動,且骨折前CBI 大於70 分;(5)居住在北台灣。研究將收集158 位個案一組79 位,每位個案及照顧者將接受八次評量,時間點包括:入院時、出院前、出院後1、3、6、12、18、24 個月。成果測量工具包括:(a)測量病人臨床結果、自我照顧能力、依從性、服務利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及照護成本;(b)測量家庭照顧者準備度、競爭需求之平衡狀況、照顧者憂鬱狀況及生活品質。資料分析將使用意向處理分析(intention-to-treat)原則,長期追蹤之成效部分將使用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HLM)分析。質性研究部分,將使用深入個別訪談,對10 位接受智慧照護模式及10 位接受常規照護的個案及照顧者,在量性資料收集後,使用開放性問題詢問並比較其接受照護模式之經驗。訪談內容將轉譯為逐字稿,並用Miles 及Huberman (1994)所提出的質性資料分析方法分析。在質性及量性的資料收集分析後,質量性研究之結果將進一步整合、比較,以對此智慧照護模式有完整瞭解,並建立典型之個案及流程。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G11001-0210
原計畫編號:NHRI-EX110-10906PI
原計畫編號:NHRI-EX110-10906PI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1/21 → 31/12/21 |
Keywords
- 護理學
- 資訊工程--硬體工程
- 臨床醫學
- 性別
- 老年病患
- 髖部骨折
- 智慧照護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