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本計畫的主旨是要建立國內第一套的輕便型脈衝強磁場設備。有別於需要大量液態氦來冷卻的傳統定常磁場超導磁鐵(最大磁場約20T),脈衝式磁場環境具有低耗能,低成本及高磁場的特點。輕便型的脈衝磁場環境能產出約45T 的磁場,相當於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定常磁場環境所產生的磁場大小。對於國內尖端材料的基礎物理與化學性質研究而言,低溫、高磁場與高壓等極端環境是不可或缺的。在這之中,輕便型脈衝磁場環境能結合光學量測系統,提供材料的磁性、磁光特性、能帶變化、載子濃度與傳輸特性等性質。對於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與機制,以及進一步開發具應用價值的新材料而言,有很大的幫助。本計畫分三個階段:首先是組裝國內第一台輕便型脈衝磁場;第二步是結合法拉弟旋轉的光學量測方法,開發可量測材料強磁場磁化率的系統;最後是結合分光儀,研究材料在強磁場中的光譜變化。本計畫將與校內工學院電子系的潘同明教授合作,冀能在半導體材料的研究上,有新的進展。此外,校外將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劉祥麟、徐永源教授,以及國立中山大學的楊弘敦校長合作,對於一些新穎材料在高磁場中的性質進行探討,這部分會著重在各種強相關磁性化合物材料上。藉由多方合作與研究人員間的探討,擴散強磁場環境產生的技術,交流各自研究的特點,激發更多研究發展與創意。希望本計畫能成為國內脈衝式強磁場研究的濫觴,增廣國內科學研究的面相。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A10001-0828
原計畫編號:NSC99-2112-M182-001-MY2
原計畫編號:NSC99-2112-M182-001-MY2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1 → 31/07/12 |
Keywords
- 物理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