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有效的體免疫反應需要依靠親合性成熟化的過程產生高親合性的抗體。這個過程則由 體基因超突變及基因轉換兩者隨機在免疫球蛋白基因中產生點突變,而接下來能產生 高親合性抗體的 B 細胞則會被篩選保留下來。體基因超突變及基因轉換都是經由活化 引導胞啶脫胺酶製造尿嘧啶和鳥嘌呤之間錯誤的配對,再經由易生成突變的修復機制 修補。過去這十年中,有不少學者都想探討此超突變過程如何鎖定只發生在免疫球蛋 白基因上。最近幾年中,我們發現這是由免疫球蛋白基因中稱為目標因子的順式調節 因子所主導的。利用雞 DT40 細胞為實驗系統,我們發現此目標因子與一般常見的轉 錄調節因子不同,因而命名為突變加強因子。這份研究計畫的重點就在於探討此突變 加強因子的作用方式。我們選擇利用雞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基因中的突變加強因子來探 究(一)哪些蛋白質因子與此突變加強因子結合,結合的 DNA 序列為何?(二)辨別突變加 強因子的作用方式在招引活化引導胞啶脫胺酶還是易生成突變的修復機制到免疫球蛋 白基因上。再者,我們將延伸我們的實驗,探討人與老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中類似的 突變加強因子為何。這些實驗將讓我們更了解這類突變加強因子在人體健康與疾病中 的重要性,並讓我們開始了解順式 DNA 序列對基因完整性的影響。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705-0096
原計畫編號:MOST102-2320-B182-001-MY3
原計畫編號:MOST102-2320-B182-001-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5 → 31/07/16 |
Keywords
- 基礎醫學
- 體基因超突變
- 基因轉換
- 活化引導胞啶脫胺酶
- 修復
- 突變
- 加強子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