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台灣的平均壽命年年都遞增, 然而隨之而來的也是癌症發生人數的增加。對腫瘤的預防與有效的治療都會增加存活的機率, 但活的越久, 其發生第二個腫瘤的機會便隨著增加了。雙發性或多發性腫瘤已成為醫學上的重要議題, 第二個惡性腫瘤(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 SPM)的治療方式與第一個的腫瘤的種類不但是息息相關, 得到兩個惡性腫瘤的人的存活機率, 第兩個惡性腫瘤的種類, 兩個惡性腫瘤之間的時間長短, 及二個腫瘤的發病年齡, 都是很重要的議題。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台灣的雙發性腫瘤的發生率(以鼻咽癌為第一個腫瘤為例), 是一般民眾的1.24 倍(p-value <0.05)。因此我們計畫利用台灣的癌症資料庫(民國68-92 年)針對第一個腫瘤為大腸直腸癌或子宮頸癌的病人, 分析其第二個惡性腫瘤的標準化發生率(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及種類, 並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資料作比較; 並檢視有第二個惡性腫瘤的病人其長期存活率是否較只有單一腫瘤者低, 並且更進一步以雙變量存活分析(bivariate failure time model)的方法估計發病年齡間的相關性模式, 並同時評估可能的危險因子, 以建立台灣的雙發性腫瘤的分析模式。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A9712-0639
原計畫編號:NSC97-2118-M182-001
原計畫編號:NSC97-2118-M182-001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08 → 31/07/09 |
Keywords
- 公共衛生學
- 第二個惡性腫瘤
- 累積發生率
- 標準化發生率
- 相關變數的機率分佈
- 雙變量存活模式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