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臨床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腦癌患者都會接受放射線治療,但治療後有殘餘種瘤的比率也相當高,而再復發腫瘤的治療比原發性腫瘤更難治療。本實驗室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照射後的攝護腺腫瘤內有一群巨嗜細胞喜好聚集於再復發腫瘤的缺氧區,此種特殊亞型態的巨嗜細胞的存在與再復發攝護腺腫瘤的抗性有大的關係,然而放射線導致的腦腫瘤微環境的變化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在本計劃中,我們將兩種腦瘤細胞株(其中一株,ALTS1C1, 是本計劃的共同計畫主持人清華大學江啟勳教授實驗室自行建立的)藉由原位腦瘤植入模式並結合放射線照射,比較不同的腫瘤於照射前與照射後是否會有不同的微環境變化(tumor microenvironments),試著去釐清放射線導致的微環境改變是否具有腫瘤依賴性或是基質依賴性, 及對放射治療成效的影響。同時為了證明腦內的microglia/macrophage 是否具有分化成腫瘤相關巨嗜細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的腫瘤特性,將利用骨髓移植綠螢光骨髓細胞(GFP-BMDCs)之方法了解TAM 在腦內的來源及特性。此一研究結果的發現將有助於提供利用TAM 當做腦腫瘤治療標的並提高腦瘤治療效率的可能性。為了達成此一目標,此計畫設定三個特定的研究目標,它們分別為:1. 探討腦瘤接受放射治療後腫瘤血管、缺氧分佈、與腫瘤相關巨嗜細胞的動態變化與相關性。2. 應用綠色螢光鼠的骨髓細胞分化的單核球細胞探究腦瘤內相關巨嗜細胞的細胞來源。3. 研究放射線照射的腦組織對腦瘤生長的影響(brain tumor bed effect)。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008-0627
原計畫編號:NSC100-2314-B182A-094
原計畫編號:NSC100-2314-B182A-094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1 → 31/07/12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微環境
- 經放射治療後
- 腦腫瘤
- 老鼠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