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民國 94年前環保署噪音取締範圍不包括低頻噪音,但每年環保署接獲噪音陳情案件中有高達 30%以上陳情案件主要聲音源屬於低頻噪音。測得低頻噪音量雖符合現行管制值,但陳情人仍感覺非常嘈雜導致一再陳情。我國噪音管制標準於民國 94 年 1 月 31 日修正,開始定義環境噪音介於 20 Hz~200 Hz範圍為低頻噪音。惟我國最初定義低頻噪音時,未針對低頻噪音對人體影響進行充足基礎研究及相關文獻探討,來佐證 200 Hz為合適低頻噪音切點值及 40分貝以下為合理管制音量。 本研究目的希望結合聲場學、認知神經、人格心理及環保政策等多項專業領域,探討生活中常見低頻噪音對於人類心理情緒與大腦皮質活化之關聯,佐證低頻噪音能對不同性格民眾皆產生負面情緒,使民眾產生壓力進而影響生理系統危害健康,並同時期待能找出低頻噪音合理聲音頻率切點以及合理管制音量。本研究成果希冀能成為環保行政機關在未來制定噪音相關法規或實施政策時重要參考依據。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F10301-0113
原計畫編號:MOST103-2420-H182-001-MY2
原計畫編號:MOST103-2420-H182-001-MY2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1/14 → 31/12/14 |
Keywords
- 心理學
- 低頻噪音
- 人格特質
- 情緒反應
- 功能性核磁共振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