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可注射式高黏稠度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用於中度至重度退化性膝關節炎病患之療效

研究計畫: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補助

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是復健科門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並且會造成軟骨與其週遭組織產生代謝與結構之變化。使用自體富含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已行之多年,但要如何注射與注射至哪裡,才是重點。在我們之前的研究,在中度至重度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血小板血漿除了要注射至膝關節內,也得同時注射至鵝足肌腱與滑囊內才會有不錯的療效。加上神經修復療法,會有更好的膝部疼痛減輕與功能進步的效果。將離心之後所得之自體血小板血漿量注射至關節內,能在關節內滯留多久?有無持續的釋放生長因子?膝關節液的蛋白質大約有一小時的周轉代謝時數。分子量較高的玻尿酸,大約在 13 小時也會被代謝掉了。那打入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會不會也在幾小時內就被代謝掉?因此如果能製作出像糖漿一樣的高黏稠度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能以注射方式將其附著在撕裂處與關節內並且不會被輕易的代謝掉,然後又能持續的釋放出生長因子達數天或數週之久,是未來可以積極發展的方向。過去幾年內,我們執行了許多自體富含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用於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在注射技術、蛋白質體學研究、步態分析與功能改變方面,已得到不少數據,也有了不錯的論文發表。在積極的文獻查詢後,發現有關使用高黏稠度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來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研究幾乎是沒有的。有查到的是少數幾篇使用高濃度血小板纖維素膠或缺乏血小板血漿的填充物用於傷口治療或整形。因此,本研究的重點,是找出最佳的離心速度,收集到最佳濃度的自體血小板血漿。然後再以最佳的震動次數與溫度,製作出黏稠度較高的血小板血漿。這高黏稠度的自體血小板血漿,除了血小板濃度足夠外,也能夠以較久的時間滯留在膝關節內,一直的釋放出生長因子,達到持續修復退化損傷的軟骨與周圍軟組織。我們將招募三組中重度的膝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接受一個月一次的膝關節內高黏稠度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連續三個月。由於關節液會跟軟骨與滑囊接觸,因此會含有跟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的生物標記。因此,除了會抽取膝關節液來執行蛋白質體學的分析外,也會執行功能評估量表與等速肌力測定儀等工具來評估這樣的治療是否有效。我們假設,經過連續三個月的治療,在中重度的膝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的療效會比一般的液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要來的更好。此研究的完成,相信能對患有較嚴重的膝退化性關節炎而又不想開刀的病人在治療選擇上多了一項有效的選擇。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907-1106
原計畫編號:MOST109-2314-B182-028-MY2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01/08/2031/07/21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高黏稠度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 關節液
  • 蛋白質體學
  • 等速肌力測定儀功能評估量表
  • 膝神經
  • 鵝足
  • 神經修復療法
  • 膝退化性關節炎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