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脊髓損傷後,脊髓神經網路會產生靜止相關適應,如活化後抑制消失,我們前期研究發現再活動可產生逆向的適應。過去研究認為活化後抑制的功能在於調節Ia神經元興奮性,因應動作任務如行走的需求,但活化後抑制在步態調節的能力與在脊髓損傷的缺損則未知。建立與脊髓神經網路動態調節的功能相關指標對復健的評估與病患的篩選非常重要。在脊髓神經網路治療方面,反覆性關節活動造成的感覺輸入,可造成脊髓神經網路的塑性變化,且踝關節的反覆動作與降低臨床痙攣症狀相關。現有的機器輔助步態訓練系統,未控制踝關節的角度,易產生踝關節痙攣的不正常步態。因此,使用對於踝關節的控制較佳的修正式機器輔助步態訓練,對於重塑脊髓神經網路的步態相位相關調節功能相當重要。橢圓機利用終端控制原理,可以在機器輔助步態訓練時,定量踝關節動作量,是一個可能的取代方式。本計劃將建立與脊髓神經網路動態調節的功能相關指標,病患的篩選標準,並研究以改良式終端控制輔助步態訓練,對於脊髓損傷者重塑脊髓神經網路的步態相位調節功能的能力。本計劃將分三年執行,分年目的如下:第一年計劃:研究健康人步態相位相關反射調節程度,含H反射,活化後抑制之調節。並比較終端控制步態(橢圓機)與非終端控制步態(跑步機)之調節異同。第二年計劃:研究脊髓損傷造成的步態相位相關反射調節適應,並研究不同分類損傷者之調節異同。第三年計劃:研究長期機器輔助步態訓練,對於脊髓損傷者脊髓神經網路功能之恢復與步態相位相關反射調節的影響。本計劃將在第一年轉譯步態中的脊髓神經網路步態相位相關調節功能指標,至橢圓機測試,第二年評估不同分類的脊髓損傷者,其脊髓神經網路步態相位相關調節功能損失狀況,並依此建立篩選標準。第三年將執行長期訓練,並比較機器輔助步態訓練與非相位性關節被動活動對於脊髓神經網路功能恢復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將讓學界對於脊髓神經網路的功能性調節,在脊髓損傷後的適應機制更為了解,並對於臨床的治療,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法。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408-1258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07-MY3
原計畫編號:MOST104-2314-B182-007-MY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5 → 31/07/16 |
Keywords
- 復健醫學
- 醫學工程
- 脊髓損傷 H反射
- 活化後抑制
- 痙攣
- 電刺激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