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非由酒精造成的脂肪肝。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23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台灣,非酒精性脂肪肝比例粗估最高可達66.5%。因之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是普世最常見的肝病。然而,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致死的原因多來自心血管疾病或惡性腫瘤,而非肝臟的併發症。有若干關於非酒精性脂肪肝未解的謎題如下:(1)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未必與肝損傷或肝外併發症成正比,是何種因素導致這種不相稱?(2)相較於侵入性的肝穿刺,有沒有可靠的非侵入性生物標誌以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後? (3)除飲食與運動外, 是否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併發症的具體藥物標靶?肝臟是一個管轄能量平衡的關鍵代謝器官,非酒精性脂肪肝因此與異常基礎代謝及多重器官胰島素抗阻有關。多重器官交互作用或可解釋上述不相稱,與何以併發症不僅限於肝臟。脂肪組織,骨骼肌和腸道被認為以脂肪激素、肌肉激素及腸激素來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與預後。此外,某些遺傳因素,包括patatin樣磷脂酶結構蛋白3和跨膜6超家族2基因已被確定會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後。然而,在台灣多重器官及基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仍未被釐清。更具體而言,細胞外囊泡為各器官間的核心溝通者,它們傳送自原生細胞的特性物質至標的細胞,並幾乎參與所有的生理過程。事實上,細胞外囊泡內的特性物質已被用於鑑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無。在高通量技術下運用多質體學研究體液內細胞外囊泡,很有機會成功解譯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生理相關的多重器官交互作用。而吾人先前以核磁共振質譜來確認病人脂肪肝的研究顯示,脂肪激素當中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一,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獨立相關。此外, 吾人已成功開發出三種非肥胖型的C型肝炎核心蛋白基因轉殖鼠,有著單純肝脂肪與脂肪性肝炎的不同表現型。這與人類非酒精性脂肪肝組織學相似。可做為非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動物模式。商業化的db/db小鼠則可用作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動物模式。總之,以吾人先前研究為基礎,本計畫旨在分析脂肪激素、肌肉激素、腸激素、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輔以多質體學整合細胞外囊泡的前瞻性研究,系統性解譯多重器官對非酒精性脂肪肝之病生理與預後的影響。同時,將在具相同非酒精性脂肪肝表現型的C型肝炎核心蛋白基因轉殖鼠與db/db小鼠探索有效的治療方式。此3年期計畫有望撥散臨床上的迷霧,揭示有用的生物標記,並提供本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療方向。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507-1269
原計畫編號:MOST105-2314-B182-023
原計畫編號:MOST105-2314-B182-023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6 → 31/07/17 |
Keywords
- 臨床醫學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多重器官
- 脂肪激素
- 肌肉激素
- 腸激素
- 細胞外囊泡
- 多質體學研究
- 基因環境交互作用
- 核磁共振質譜
- 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 基因轉殖鼠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