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畫-專案詳細資料
摘要
研究背景:非侵入式檢測吞嚥動作是國內、外新近吞嚥檢測發展的方向與潮流之一,在吞嚥動作的生理與病理研究上,此檢測有其實用性、可移動性與必要性,傳統以放射線鋇劑吞嚥攝影(VFSS)為黃金準則,有限制性與放射線曝露的問題,無法於病房檢查。本科與長庚大學資工系合作,積極發展非侵入性吞嚥檢測工具,並發展以體表微小感測器(MPS)量測吞嚥時甲狀軟骨之動態,新感測器與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系統,但此非侵入性檢測缺點為無觀察到VFSS 檢查時的 penetration 或 aspiration,這是臨床應用時之限制,為提升與開發擴展此非侵入性吞嚥呼吸協調檢測系統的將來的臨床應用,需與VFSS 比較分析相關性,才能推廣於臨床與研究上。研究目的:1.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與VFSS 檢查參數,在無吞嚥障礙受測者之動態訊號的相關性 2.腦中風後吞嚥障礙之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與臨床VFSS檢查之參數相關性,與是否可以預測VFSS 檢查的aspiration andpenetration?。試驗方法與執行期間:實驗開始前,告知實驗內容後填寫同意書。(I) 第一年:無吞嚥困難者20-40 歲,共50 位,進行非侵入性吞嚥檢測與VFSS同步檢測,測驗在X 光檢查室,採坐姿,受測者將依指示將口中5ml 鋇劑液體吞下,共4 次,放射線暴露將控制在2 分鐘內,檢測時間約需30-40 分鐘。前3 個月完成兩吞嚥量測系統同步的硬體、軟體與人員訓練,中間第3-9 月檢測正常者受測,9-12 月分析與截取兩種檢測的吞嚥訊號,針對吞嚥動作發生的時序與時間長短,分析兩種吞嚥檢測之參數有無統計上相關性,撰寫報告與論文。(II) 第二年:腦中風後吞嚥困難病人25-75 歲,共40 位,病人因臨床治療需要,已由臨床醫師安排VFSS 檢查,實驗之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安排在VFSS檢測前後24 小時內完成,非侵入性檢測將吞食1ml, 5ml,10ml 布丁及1ml ,5ml,10ml 室溫水,各3 次,檢測時間約需30-40 分鐘。第1-9 個月完成腦中風後吞嚥困難病人的非侵入性吞嚥檢測與臨床VFSS 檢查之吞嚥訊號資料收集,第10-12 個月分析與截取吞嚥訊號,及兩種吞嚥檢測結果資料之統計分析與相關性的比較,撰寫報告與論文。風險:非侵入性吞嚥呼吸檢測,無副作用。正常組之VFSS 放射線暴露量控制,參考之前研究,總量也較病人臨床VFSS 檢查暴露量少,約病人的1/3,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腦中風後吞嚥困難病人VFSS 為臨床已安排之檢查,無額外之放射線暴露。實驗結果,有助於非侵入性吞嚥檢測工具未來的研究與臨床的應用。
Project IDs
系統編號:PC10607-0351
原計畫編號:MOST106-2314-B182-021
原計畫編號:MOST106-2314-B182-021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01/08/17 → 31/07/18 |
Keywords
- 復健醫學
指紋
探索此研究計畫-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